九月刊
《九月刊》是R.J.科特勒执导的纪录片,2009年上映。 由荣获美国艾美奖导演R·J·卡特尔执导的全新纪录片《九月刊》,聚焦时尚界女王级人物安娜·温图尔,记录了这位任职《时尚》杂志长达20年的传奇女主编,以及围绕在她身边的时尚编辑团队们,共同准备、创作杂志2007年九月刊的出版的全过程。全片历时三年筹划,进驻位于纽约时代广场的VOGUE集团总部跟拍长达八个月,累积超过300小时的影像素材,详实纪录史上最具份量的9月号VOGUE专刊,由企划到付印的精彩全过程。  安娜·温图尔,她的名字不仅在平面媒体行业里如雷贯耳,更成为时尚界极具影响力和极富标志性的代名词。这位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里讲述的“时尚女魔头”,在本部纪录片中褪下神秘的面纱,畅谈时尚以及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让人见识到她隐藏在冰冷外表下,对工作与亲情的热爱与执着。 时尚界很多人都号称自己是“时尚女魔头”,做了20年美国版《时尚》杂志主编的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可以说是时尚界最权威的人物,她是电影《时尚女魔头》中米兰达的原型。电影记录了《时尚》杂志主编Anna Wintour和她的职员一起准备杂志2007年九月刊的出版的全过程。 [2]  推荐看点:从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杂志成型的过程、安娜工作的情况以及环境、眼花缭乱的时尚衣物、养眼的麻豆还有眩目的时装秀。
大急救
《大急救》是由美国狮门影业发行的101分钟纪录片。该片由爱米·博格执导,于2006年10月13日在美国上映 [1]  。 该片记录了20世纪70年代,北美地区最声名狼藉的牧师——奥利弗·奥格雷迪的故事 [2]  。 美国有超过10万名教徒活在被教会的神职人员进行性侵犯的阴影下,对于他们来说,正义与审判是那么地遥不可及。到目前为止,教会已经花费了至少10亿美元来应付受害者诉诸法律的压力,但从未有任何一名神职人员被定罪……这种状况随着天主教最臭名昭著的娈童癖神父奥利弗·奥格莱迪(Oliver O'Grady)被迫遣返回他的爱尔兰老家而得到了改善,这部名为《大急救》的纪录片将跟随着他的脚步,揭开天主教会内部最鲜为人知的黑暗勾当。奥利弗·奥格莱迪是一名冷酷、无法控制自己、受性欲所驱使的疯狂掠夺者,他利用其宗教领袖的人格魅力和手中的权力进入天主教会家庭,猥亵了位于加州南部各教区的无数名幼童,在超过20年的时间里,他让这些孩子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蒙受了重大的伤害,被他荼毒的牺牲品年龄覆盖层面极大,有已身为人母的中年女子,还有只有9个月大的婴儿。早在奥格莱迪行恶初期,就已经有多名教徒向其所在教区的大主教投诉,然而教区不但没有设法阻止奥格莱迪的罪恶行径,还利用宗教的外衣精心掩饰,向教徒编排各种谎言以证明奥格莱迪的“清白”,然后将他从一个教区换至另一个教区,以逃避法律的制裁。然而,内部的教会文献记载,早在1973年,教会高层就已经知道了奥格莱迪的所作所为,正是由于教会的袒护,奥格莱迪的娈童行为才会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习惯,继而变成了一种本能……当他最终被叛有罪并被流放之后,罪行才昭告天下,几十个天主教信徒的家庭在得知真相后瞬间崩溃。  幕后花絮女导演爱米·博格从没想过自己竟然制作了这样一部充满愤怒和凄凉的纪录片,在为CBS和CNN两家电视台寻找新闻故事的过程中,她曾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去深入调查那些有娈童嫌疑的牧师,同时发表了多个由她署名、关于这方面的新闻纪实片……很快,博格的名字就被位于洛杉矶的大主教管区的红衣主教罗杰·马赫尼(Roger Mahony)以及他手下超过550名的牧师所熟识... 20世纪70年代,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多个教区担任较高级别牧师的奥利弗·奥格雷迪,一直非常受人们的尊敬和信任。然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个慈祥而虔诚的牧师,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恋童癖者。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教会内部的领导阶层明明知道奥利弗的恋童癖,却足足隐瞒了30多年,并且从未采取过任何措施,导致在30多年以内,这些教区内的几十个儿童,包括男孩和女孩,都受到了奥利弗不同程度的性侵犯。直到受害人的父母将奥利弗送上法庭,这件激起美国天主教轩然大波的案件才得以真相大白 [2]  。
战时兄弟
在一个充满着动荡和骚乱的年代里,任何对与错的争执似乎都变得不再重要了《战时兄弟》对一个美国军人家庭进行了一种非常亲密、直白的描述,全部源于杰克·拉德马赫迫切地想要了解他那两个在伊拉克服役的兄弟在战区的所有经历、牺牲奉献以及动机,就为了重新建立起来那种原本属于家人之间的联系。杰克所付诸的是一系列英勇的行为,甘愿为此承担了极大的风险,即使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无所畏惧,因为他始终心怀一个美好的目的,那就是一定要把他的兄弟的故事讲述出来。这部纪录片从头到尾都沉浸在幽默、滑稽、诙谐的氛围当中,有的时候也会以一种坦白的方式直接对视那些极具毁灭性的伤害。杰克在《战时兄弟》中经历的是一场非同寻常的旅程,因为他在伊拉克先后深入到4个美军的作战单位当中--这在美国可是史无前例的。跟随着摄像机的镜头,杰克先是揭开了在叙利亚边境做秘密侦察任务的军队的伪装的面纱,包括安插在逊尼派三角地区的狙击兵的生活作息,随后又通过愤怒地咆哮着的机关枪,在与伊拉克军队的战斗中凝聚焦点。最终,杰克带着拍好的所有胶片,与他的兄弟一起回到了他们在美国的家,里面不仅记录了他们曾经有过的分离、在战场上随时受到生命威胁的恐惧,还关注了这一切给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和孩子的生活所带来的各种程度上的重创和改变。可以说,《战时兄弟》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画面:从在前线服役的美国士兵,到他们的归家可能会对他们所爱的人造成的深远影响。幕后花絮【杰克??拉德马赫的自白书】每一次看着我的兄弟背着行军包、肩膀上垂挂着步枪登上飞机,我都深刻地意识到,这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们了,那种悲哀沉重得几乎让我喘不过气来 当他们第一次从战区回到家里,我已经能够感受得到他们身上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我们之间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距离感。当他们告诉我,我在新闻上看到的那个历时30秒钟的伊拉克片断,并非他们参与的战争时,我们都明确地意识到,我们彼此错失了一些东西。我知道像我这样的人一意孤行地要进入战区,看起来可能不是什么明智或理性的行为,但我真的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我要寻找到一个能够添补这些差距的桥梁,对于我们这一代的美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对战争怀有一种兴致盎然的好奇心,后来我长大了一些,读了许多描述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战将和战役的书,也激发了我更为强烈的欲望。我还曾亲自来到位于盖茨堡的战场,当我站在那里看着著名的西点军校时,脑子里响起的是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最后的讲话我梦想着总有一天我也能够成为一名军官,但是,当我抗着摄像机在停战期间穿越达蒙和塞尔维亚的边境时,看到的却是与战争有关的完全不同的另一面,原来脱去了英勇、荣耀的外衣,现实竟然是如此地残酷且不堪一击。在拍摄《战时兄弟》的过程中,我所到之处并没有什么血流成河的景象出现。我把摄像机对准了那些已经被战争磨练得异常坚强的军人,当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并谈起那些他们留在美国的家中的亲人时,竟然在嚎啕大哭中彻底地崩溃从那一刻开始,我决定以一种更加亲密、更加深刻的方式,去了解所谓的战争,真正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战时兄弟》代表着一场最可怕的灵魂的诉求,而且也是我所做过的最令人满意的事情。通过摄像机,我需要做的就是真实地记录发生在眼前的一切,不去渲染,不加评论,尽可能不夹杂任何个人的情感在其中。我最开始决定拍摄这部纪录片,是为了我
永远的车神
影片讲述了巴西传奇车手埃尔顿·赛纳传奇的一生。一级方程式车手赛纳在其职业生涯中参加了161场大奖赛、41次冠军、65次排头位、三次一级方程式大奖赛年度总冠军,以其勇敢、智慧,奔驰在赛场上10年,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成为当代世界最优秀的赛车手,被誉为“赛车王子”……不幸的是, 1994年5月1日在圣马力诺的伊莫拉赛道上撞车身亡,年仅34岁。   1960年3月21日,塞纳出生于巴西的圣保罗市。其父亲是一位拥有百万资产的企业家,经营一个汽车零配件厂。塞纳4岁时,他父亲便专门为他定做了一辆一马力的轻便小赛车。小塞纳似乎天生就对汽车有一种偏爱,7岁那年,他便敢独自把父亲的轿车开到街上。塞纳10岁时,父亲送给他一辆真正的小型赛车,从此,他就对赛车着了迷。他在作文中写道:“将来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一级方程式赛车手。” 1973年,年满13岁的塞纳首次参加在家乡举行的小型赛车比赛,初战告捷,从此节节胜利,17岁时便夺得了南美冠军。此后,他又多次获得小型赛车的巴西全国冠军和南美冠军。但是,塞纳并不满足,他的愿望是向世界一流车手挑战。   1981年,塞纳到了赛车运动的圣地——欧洲,开始参加方程式汽车比赛。不久,塞纳夺得福特1600方程式和福特2000方程式的冠军,在赛车界崭露头角。   1983年,塞纳集中全力角逐三级方程式的比赛,结果荣膺全英冠军。在1981~1983年的短短三年间,塞纳先后夺得了44站的胜利,轰动了整个赛车界,创造了“塞纳现象”。   1984年, 24岁的塞纳开始一级方程式赛车的生涯。塞纳不仅在晴天比赛时是一名优秀车手,就是在乌云翻滚、暴雨倾盆的恶劣条件下,也能以他超人的胆量和妇熟的技术在赛道上奋勇争先。在塞纳职业车手历史中,不乏雨中夺魁的出色纪录,他的第一次一级方程式冠军就是在雨中创造的。   1985年4月22日,在葡萄牙大奖赛的埃斯托利尔赛道中,连日不断的大雨使本来就已颇具危险的比赛变得更加艰难,车手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法国车手普罗斯特的车原地打转熄火了,巴西著名车手皮盖特的车也退出了赛场。然而,勇敢的塞纳却沉着地驾驶赛车冒雨飞驰,终于以先于第二名1分30秒的绝对优势取得冠军。这是塞纳参加一级方程式大赛的第一场胜利,由此,塞纳也以“雨中塞纳”而闻名。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塞纳赛车生涯的辉煌时期,他每站比赛排位几乎总是最前,最先冲刺的也几乎总是他;他三次夺得了世界一级方程式车赛年度总冠军,各著名车队用尽招数争夺塞纳,他成为年薪最高的车手。塞纳一时间几乎成了赛事的代名词,赛纳这个名子在巴西、南美和欧洲家喻户晓。   1993年,塞纳在其家乡圣保罗出尽风头。比赛时,大雨如注,赛手们纷纷畏惧不前,唯有塞纳勇往直前,其熟练的驾车技术博得成千上万的崇拜者一阵又一阵的狂呼,整个赛场为塞纳而沸腾。   1993年10月,塞纳同威廉姆斯车队达成有效期2年,年薪1500万美元的协议。世界上最好的赛车配上了最佳的车手,新闻界认为这是一级方程式赛车史上最完美的结合。塞纳已鼓足勇气,决心驾驶威廉姆斯车在1994年第四次夺魁。   然而,1994年一开赛,塞纳的运气就不佳。在其家乡圣保罗湖区赛道举行的第一站比赛中,塞纳由于求胜心切,进入弯道时踩油门过猛而造成赛车打滑熄火。在日本举行的第二站比赛中,刚一起跑,塞纳的威廉姆斯赛车便被芬兰选手米卡·哈基宁的车撞在尾部,被迫退出比赛。   由于前两站比赛的失利,塞纳全力以赴备战,决心拿下第三站。5月1日,在意大利的伊莫拉赛道开始了第三站的比赛,塞纳还是排位第一。当赛车行至第7圈时悲剧发生了,只见在坦布雷罗弯道上,塞纳驾驶的2号赛车以约300km/h的高速撞上了水泥防护墙……   塞纳之死震撼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新闻媒介都进行了大量报道。在巴西,塞纳不仅仅是一名超级车手,他还是国家的象征,是民族的骄傲,总统为他亲自主持了国葬。
光影流情
剧情:传奇监制罗伯特·埃文斯一生比电影更峰回路转。1956年,金像影后Norma Shearer邀他合演新作,展开好莱坞生涯。短暂而璀璨的明星风光后,罗伯特·埃文斯欲挑战制片工作,当时的他策划了多部经典电影如《教父》、《殉情记》和《唐人街》等。80年代,罗伯特·埃文斯与老婆艾利离婚,接着有吸毒丑闻,更牵涉入《棉花俱乐部》凶杀案,自此绝迹影圈。90年代他再次出山,重回监制本行之余,撰写的自传亦卖得成行成市,更被搬上银幕拍成本片,证明罗伯特·埃文斯注定要留在电影圈里。  点评:你可以说这是一部纪录片,但也可以说它是一部传奇电影,因为片中的主角、好莱坞著名制片人罗伯特·埃文斯的故事完全值得用传奇二字去注释。本片改编自罗伯特·埃文斯的畅销自传小说,布雷特·摩根以平实的手法在银幕上再现了罗伯特·埃文斯的传奇故事,罗伯特·埃文斯自己的旁白让影片显得既真实,又不失趣味。 《光影流情》美国电影,由布瑞特·摩根、纳内特·波斯特恩执导,埃迪·艾伯特、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凯瑟琳·德纳芙等主演传记类型电影。2002年1月18日在美国首映。 影片讲述了传奇制片人罗伯特的人生经历的故事。[1] 这是一部关于好莱坞传奇制片人罗伯特·伊万斯(Robert Evans)的传记片。   1956年,英俊潇洒的罗伯特在比弗利山庄的泳池派对上大出风头,从而吸引了著名女星瑙玛·希拉的目光,后者随即提供机会让其在一部电影中出镜。经历过短暂的演员生涯后,罗伯特迅速转向制片领域。34岁时,毫无制片经验的罗伯特,当上了派拉蒙制作部的主管。他在任期内,负责了许多重要影片的制作,包括《教父》、《罗斯玛丽的婴儿》、《唐人街》等等。直到80年代初期,罗伯特开始走下坡路,婚姻失败与毒品丑闻让他此后一度在好莱坞销声匿迹。但九十年代初罗伯特又重回电影圈,并随后出版自传震撼了整个好莱坞。   本片就是改编自他的自传,通过那些旧日的影像,以及对相关影星的采访,重新整理了罗伯特耐人寻味又引人入胜的一生。
难以忽视的真相
他是几乎成为美国总统的人——阿尔·戈尔。很难说他成为总统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但是现在,他就在改变世界的路上。本片记录了戈尔作为一个环保专家,一个世界公民,为了环保世界进行的种种努力。他精彩的演说,议会上咄咄逼人的质询,对于环保议程的推进努力,还有在这一切的背后,他的内心世界。 《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又名《绝望真相》《不愿面对的真相》,是由戴维斯·古根海姆执导、前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主演的一部有关气候变迁的纪录片,于2006年1月24日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于2006年6月30日在美国上映。[1] 《难以忽视的真相》特别关注全球变暖现象,记录了戈尔作为一个环保专家,一个世界公民,为了环保世界进行的种种努力。他精彩的演说,议会上咄咄逼人的质询,对于环保议程的推进努力,还有在这一切的背后,他的内心世界。[1] 《难以忽视的真相》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由Melissa Etheridge演唱的主题曲《I Need To Wake Up》获得最佳歌曲奖。 《难以忽视的真相》是一部纪录片,其中揭露了气候变迁的资料并对此做出预测,同时也在电影中穿插了戈尔的个人活动。透过巡回全球的简报发表,戈尔指出全球变暖的科学证据,讨论全球变暖经济和政治的层面,并阐述他相信人类制造的温室气体若没有减少,在不久后全球气候将发生重大变化。 电影包含许多段落是为了反驳认为全球变暖不明显或尚未被证实的人。例如,戈尔探讨了格陵兰或南极洲冰床溶解的风险,可能使全球海平面升高近6公尺,沿海地区将会被淹没,也会让约一亿人因此成为难民。格陵兰冰雪融化后的水盐分含量较低,可能会中断湾流而造成北欧地区气温骤降。 为了解释全球变暖现象,电影引用了对南极洲冰层中心样本(ice core samples)在过去六十五万年间的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数值的检测。飓风卡特里娜也被用来推论9-14公尺高的海浪对沿岸地区造成的破坏。 戈尔在纪录片的最后说到,若是尽快采取适当的行动,例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种植更多植物,将能阻止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戈尔也告诉观众如何能帮助减缓暖化现象。 同名的书籍也在电影上映后不久推出,其中包含了更详细的附加内容、科学分析,以及戈尔对于纪录片中探讨之议题的评论。
深渊幽灵
《深渊幽灵》是由JamesCameron执导的纪实短片。詹姆斯·卡梅隆、比尔·帕克斯顿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揭开铁达尼号的面纱,重新潜入大西洋,回到那艘史上最有名的沉船上,带领观众更身临其境地展开这场旅程。 詹姆斯·卡梅隆拍摄于2001年的纪录片,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水下设备,重返沉没于大西洋底的泰坦尼克。与一般纪录片不同的是,卡梅隆运用简单的3D技术,重现了船沉时不同人物的反应,增加了一份悲剧色彩。随同卡梅隆一起下水的除了专业人员之外,还有合作过多次的比尔·帕克斯顿,他还担任了本片的解说。 金像奖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继1997年执导《泰坦尼克号》(Titanic)大放异彩之后,引起他对铁达尼号更进一步想去揭露面纱的兴趣,因此决定再度执导这部探索铁达尼号的纪录片。JamesCameron在2001年带著本片拍摄人员,重新潜入大西洋,回到那艘史上最有名的沉船上,运用特别研发的许多拍摄技术,完成了本片辛苦的拍摄作业,之后再配合电脑技术,完成了本片的后制,其中更运用许多当初拍摄《泰坦尼克号》电影时的场景,恢复这艘船当年的风采,更将本片拍成一部3D立体电影,詹姆斯·卡梅隆担任本片制片及导演,他过去曾导过《异形》、《魔鬼终结者》…等著名电影,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更是他从影生涯的高峰,该片共拿下该届奥斯卡金像奖11座奖项,包括最佳影片以及他执导拿下的最佳导演。在《泰坦尼克号》该片当中,扮演探索泰坦尼克号之谜探险家的演员是BillPaxton,而如今在《深渊幽灵》 [1]  这部纪录片当中,BillPaxton真的由假变真了!他在本片中担任引述者,并亲身参与这场冒险。BillPaxton曾经参与主演的迪士尼电影还包括有《巨猩乔扬》。本片是由JoelMcNeely担任配乐,电影原声带则由Hollywood唱片发行。《深渊幽灵》在美国是安排于IMAX以及一些有特殊设备的立体电影院上映。
海龟奇妙之旅
在春天的佛罗里达海滩上,诞生了一只小海龟(菲比饰)。她生来就没有母亲照顾,也几乎没有防御能力,但却有一股强劲的求生意志。努力爬越过数十公尺远的沙滩后,小海龟终于纵身跃入了海里,自此展开一趟已持续了数百万年的生命之旅。彷彿天生就装了罗盘和地图,小海龟果决地一路朝向目的地──非洲的亚速尔群岛前进。幼小又胆小的她,却只敢和小鱼群窝在海草里,她想藉着墨西哥湾洋流,载她前往梦幻的国度-大西洋。没想到这路上诸多坎坷:她曾因过度饥饿,误食了飘浮的塑料袋,也一度遭到加拿大巨浪卷走,她更遇见过凶猛的大青鲨,所幸大青鲨并没攻击她,两人并深信未来将会有重逢的一天。在遨游了七千公里后,小海龟也渐渐长大了。六岁的她,不但如愿来到了亚速尔群岛海域,也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更意外和已怀孕、变得温柔了许多的大青鲨重逢,使她的旅行变得更丰收。悠游了十多年后,小海龟却决定要重新游回她的出生地-佛罗里达海滩。总计费时25年游遍整个大西洋的她,为什么一定要回游呢?她又背负着什么样的神圣使命呢?而这趟总长有一万多公里的旅行,在最后的四千公里中,又会发生哪些不可思议的事呢?《在海里飞翔》将告诉你一个从不为人知、却充满了无限勇气和传奇的感人故事… 在春天的佛罗里达海滩上,诞生了一只小海龟。她生来就没有母亲照顾,也几乎没有防御能力,但却有一股强劲的求生意志。努力爬越过数十公尺远的沙滩后,小海龟终于纵身跃入了海里,自此展开一趟已持续了数百万年的生命之旅。 故事发生在春天的弗洛里达海滩上,在这里,一只没有母亲照料的小海龟出生了。凭借着强烈的求生意志,小海龟爬过了危机重重的沙滩,纵身跃入海中,他的目的地是位于非洲的亚速尔群岛。   小海龟实在是太过弱小了,他没有任何可以保护自己的手段,一路上,他只有和鱼群一起不断的躲在沿途的海草中,以规避猎食者的捕杀。除了虎视眈眈的猎食者外,小海龟还要面对很多的困难,比如人类乱丢的塑料袋,比如凶猛的大青鲨,比如强劲有力的加拿大巨浪。幸运的是,小海龟每一次都凭借着智慧或是本能逃过了危险,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海龟渐渐长大了。
北极故事
《北极故事》是美国2007年莎拉·罗伯逊执导,奎恩·拉提法等主演的纪录片。影片讲述在位于地球最顶端的冰天雪地中正经历着一场宏大的历险,以一种变相的勇气进行着非凡的生存,到此都混合着无与伦比的美和突然而至的危险。画面对准在一只小北极熊和一只小海象身上,我们姑且称它们为娜努(nanu)和希勒(seele),它们的族群所延续下来的古老的生活方式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全球气温变暖,北极的浮冰正在以想象不到的速度消失。 [1]影片展现了在寒冷的北极,冰雪世界中的生命奇迹。小北极熊Nanu在妈妈的带领下,学习求生的技能,逃避天敌的骚扰,同时也要摸索着应对全新环境的挑战;小海象Seela是族群繁衍中来之不易的结晶,有妈妈和姨妈的双重保护,但是猝不及防的环境变化,让整个海象族群面临巨大的威胁。北极圈动物的后代和祖辈一样生息繁衍,但是,她们将面临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做点什么的话。 北极熊和海象的生活环境被水晶般的冰川所包围着,它们以捕食环纹海豹、警戒心极高的海鸥和高贵优美的独角鲸为生,有的时候,也会捉一两只既能在天上飞又能潜入海底的厚咀海鸠当“点心”。娜努和希勒刚出生没多久,它们在溺爱孩子的妈妈生存本能的智慧的引导下,开始探索自己周围那个冻结的世界,发现一系列眼花缭乱、让人惊奇的全新经历就围绕在它们周围。 即使如此,娜努和希勒在成长的过程中,仍然要为了生存而储藏能量和培养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北极熊和海象都从曾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的祖先那里继承了生存的天赋,与此同时还要面对越来越多的陌生的生命威胁:它们的王国和冰山正在一点点消融。这一切,都有可能改变属于娜努和希勒的未来一代的生活。 有的时候,北极熊和海象也是大自然界中的天敌,会互相攻击,但是它们现在却共同面临着一个危险,这两种“北极的巨人”正在失去美丽、被冰封冻着的生活环境,它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在这个世界上的新生存方式,因为生态环境已经改变了。在那个正在逐渐消失的冰雪王国里,它们的生命之旅将会带给我们一个令人惊奇的传奇故事。
海豚湾
《海豚湾》是一部拍摄于2009年的纪录片,由路易·西霍尤斯执导,里克·奥巴瑞主演,该片记录了日本太地町当地的渔民每年捕杀海豚的经过。该片于 2009年7月31日美国上映 [1]  。 该片讲述在著名的海洋哺乳类动物专家的带领下,一群动物保护人士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阻碍走进了这一海湾,深入现场,记录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杀的血腥场面 [2]  。 日本和歌山县太地,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小渔村,然而这里却常年上演着惨无人道的一幕。每年,数以万计的海豚经过这片海域,他们的旅程却在太地戛然而止。渔民们将海豚驱赶到靠近岸边的一个地方,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豚训练师挑选合适的对象,剩下的大批海豚则被渔民毫无理由地赶尽杀绝。这些屠杀,这些罪行,因为种种利益而被政府和相关组织所隐瞒。理查德•贝瑞(RichardO’Barry)年轻时曾是一名海豚训练师,他所参与拍摄电影《海豚的故事》备受欢迎。但是,一头海豚的死让理查德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从此,他致力于拯救海豚的活动。不顾当地政府和村民百般阻挠,他和他的摄影团队想方设法潜入太地的海豚屠杀场,只为将罪行公之于众,拯救人类可爱的朋友……本片荣获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 理查德·奥巴瑞大概还是世界顶级的海豚驯养专家,他说他用了10年的时间进行海豚的训练事业却毅然决然的用了35年的时间去毁灭它。他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海豚这种可爱聪明的生物,但庞大的利益却也造就了更多对这种生物的屠杀。 在日本本州岛最南部的和歌山县,有个叫太地町的小村镇,面朝太平洋,三面悬崖高耸。5.96平方公里的镇上,住着约3600名居民,其中约1/3从事渔业。表面上看,小镇处处标榜着对鲸类动物的喜爱:镇中心树立着微笑的鲸鱼模型,渡船粉饰成海豚的造型,地上石板印有拟人的海豚形象,镇上还有专门供奉鲸灵的寺庙……这里包装得好像一个主题公园。然而背后,却暗藏杀机。 17世纪初的江户时代,太地町的渔民们发明了长矛捕鲸法,“鲸鱼镇”太地町成为日本传统捕鲸法的发源地。到了现代社会,捕鲸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颁布了禁止商业捕鲸令,但一年后,“以研究为目的”的“限量捕鲸”行为仍然存在,而且日本的海豚和小鲸捕杀量增长了3倍。每年,平均有2.3万条海豚被日本“合法”围杀。光是在小小的太地町,就要“处理”1500多条海豚。 日本国内约有近80家水族馆,其中近半数的园馆饲养着鲸类。被抓来的海豚通常在两年里都会死去。而落选的海豚,成了市民的盘中餐。5000吨海豚肉出现在日本市场上,大多数普通市民却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吃过海豚肉,因为包装上写的是鲸鱼肉。 拍摄到的画面让摄影团队彻底震惊了。屠杀开始后,蓝绿的海水瞬间变成触目的红色,亲眼看着孩子、父母被屠杀,海豚的哀叫从有到无,只剩下日本渔民的笑谈,海豚的尸体在水中浮上浮 [2]  。
*
*